自律|维权|协调|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协会新闻 > 清廉金融 > 河南历史人物勤廉事迹 张方平:慷慨有气节的“三朝元老”
河南历史人物勤廉事迹 张方平:慷慨有气节的“三朝元老”
发布时间:2020-07-20 浏览: 0

张方平(1007年—1091年),字安道,北宋应天府宋城县(今商丘市睢阳区)人。张方平一生见证了北宋五任皇帝的更迭,且亲身参与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重大历史事件,被誉为“三朝元老”。


张方平为人多识见,有气量,且文采出众,诗酒豪迈。《宋史》中称:“方平慷慨有气节。”苏轼评价他:“其有似于孔北海、诸葛孔明也”。


张方平少年时聪敏绝顶,家庭贫寒,买不起书,他就向别人借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读,十来天就归还,说:“我已经读完了。”他读书只看一遍,不读第二遍,宋绶、蔡齐认为他是天下奇才。


仁宗景佑元年(1034),考取茂才异等,任校书郎、知昆山县。宝元元年(1038),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迁著作佐郎、睦州通判。


宝元二年(1039),西夏李元昊准备叛乱,写来了一封傲慢的信,想促使宋与他绝交,以便趁机激怒西夏人以拥戴他。张方平建议:“暂时忍让,使元昊没有理由公开叛乱,等待一年多时间,抓紧精选将士,秣马厉兵,修筑城池,形成不可战胜之势。虽然元昊最终必然反叛,但师出无名,官吏将士没有同仇敌忾之心,这样就难以同我们决战。小国家用兵三年还分不出胜负,国内就会不攻自破,我们再乘机攻击,这是必胜之道。”当时朝廷处于全盛之时,大家都认为张方平的建议太软弱,是姑息养奸。于是朝廷决定出兵讨伐。张方平又献上《平戎十策》,认为:“西夏想来侵犯,必然从延、渭来,巢穴一定空虚。我方应该屯兵河东,轻装直进,这就是攻其所必救,使敌处于被动的打法。”宰相吕夷简赞同这一策略而没有实际采用。

王拱辰曾提议河北的盐由政府专营,张方平知道后就说:“河北的盐业为什么要统一管理呢?”皇上说:“刚刚立法决定的。”张方平说:“过去北周世宗将盐税均入其他税收之中,现在的两税法中盐钱项就是。这岂不是重复征税吗?”皇帝惊醒过来,张方平请皇帝亲笔发文,停止收此税。河朔父老乡亲在澶州拜迎他,并举行了七天佛老会,以报谢皇恩,这件事详见《食货志》。升任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

皇帝征求臣下的增收节支方案,张方平同大伙一起提了意见后又单独写了几千字,大意说:“祥符年以来,法制松弛,渐渐背离了祖先的传统。科举、任子、考核转正、升迁补叙等法则都被破坏了,任命将领、操练战士,都不是原先的规则。中央财政开支处境窘迫,必定导致政出多门;大商人、大贵族钻空子获取暴利,专营茶盐香矾的法律也被破坏。这是治乱兴亡的关键所在,不可不认真对待。”皇上看了他的意见书非常高兴,正要重用他,碰上判官杨仪犯罪,方平因为同他有交往,贬职出任滁州知州。不久知江宁府,又判流内铨。


至和元年(1054)七月,张方平以户部侍郎坐镇西蜀,知益州(治今四川成都)。张方平徙任益州。还未赴任,有人造谣说,侬智高在南诏,将侵犯益州。张方平说:“这必然是谣言。”路上遇到前往益州的兵士,他都遣返,其他劳役也都停止。正逢上元节灯会,城门三晚上不关,抓获邛部川翻译官造侬智高犯兵谣言的人,斩首于边境,放逐余党,蜀民才安定下来。


张方平是苏东坡的导师,是三苏父子的“伯乐”。初到成都,张方平就写信约见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张方平比苏洵大两岁,年龄相近,观点也相近,“论古今治乱,及一时人物,皆不谋而同。”这二位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时欧阳修任翰林学士,荐苏洵于朝,洵文名大盛。方平在益州,奏免横赋四十万贯匹,及减兴、嘉、邛州铸钱十余万,蜀人便之。张方平此举减轻的蜀地经济负担,有利于经济、文化繁荣。


王安石等推行新法,卖渡口码头为市场,土地庙及其他宗庙,甚至宋地先贤阏伯、微子的庙都成了商贾活动之区。张方平说:“宋地是宋朝王业的发祥地,商朝时阏伯受封于商丘,主持祭祀大火星;微子是宋地的第一个国君。这两座庙,难道也不能幸免吗?”皇帝大怒,在奏章后面批示说:“侮慢神明,污辱国家,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于是祠庙都得以保存。


几次请求退休,后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职。官制改革,废宣徽使,只允许他仍领此衔。哲宗即位,加封为太子太保。


元祐六年(1091)死,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司空。遗言不要谥号,尚书右丞苏辙替他请谥号,于是谥为“文定”。张方平死后葬于故乡应天府宋城县,即今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乡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