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维权|协调|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会员动态 > 五篇大文章 | 浙商银行郑州分行:引供应链活水打造普惠小微金字招牌
五篇大文章 | 浙商银行郑州分行:引供应链活水打造普惠小微金字招牌
发布时间:2025-06-23 浏览: 0

在郑州市经开区,一家建工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体验着前所未有的融资效率:浙商银行经开区支行,平均每天超30家企业办理应收款保兑业务,全程线上化、当天放款的便捷服务,让这些小微企业主摆脱了传统的融资困境。

这正是浙商银行郑州分行深耕供应链金融的日常图景。自浙商银行总行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协同改革后,该行不断创新服务场景、深挖客户需求,使供应链金融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引擎”。

1、提质增量,深挖场景需求

在打造制造业强省的背景下,河南正形成多个千亿级、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及现代化产业链。浙商银行郑州分行抓住这一机遇,打造全链条、全场景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将金融服务嵌入到企业每一个交易场景中。这些产品如同精密设计的齿轮,针对企业不同交易环节精准发力。截至5月末,浙商银行郑州分行供应链金融业务余额45.22亿元,较年初新增9.73亿元。

一方面,该行创新场景化服务产品,大力支持电水煤气运等真实交易场景,如针对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的用电成本压力,量身定制“电费金融”融资方案。以洛阳某大型轴承企业为例,该行通过产品赋能为其开立“电费证”7000万元,专项用于缴纳电费,一次开证、多次议付,在减轻操作负担的同时,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近80个基点,使企业得以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产品创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该行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创新的“四通”业务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客户设备更新、存货周转,淘汰落后产能、减轻资金压力,通过“分销通”业务模式为某制造业企业核定专项授信,向其下游客户提供设备更新贷款8000万元,用于设备采购、减耗增收。

2、联动破局,润泽普惠金融

浙商银行郑州分行通过考核引领、资源倾斜与模式创新,以“六大协同”组合营销,下沉服务重心至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及县域经济体,实现核心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信用共享、风险共担、发展共赢。

该行围绕“7+28+N”链群建设布局,与牧原股份、中建七局、中铁七局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将核心企业信用转化为产业链融资能力。此外,面对部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该行大力发展“脱核”供应链模式,利用大数据风控与历史交易数据,在核心企业无感的情况下即可线上完成审批与放款。截至五月末,该行“供小联动”业务余额17.43亿元,较年初新增6.11亿元,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3210户,较年初新增413户;通过“线上风控模型”为74户县域经济体提供信用额度2.78亿元,投放余额1.66亿元,不断体现金融服务的“政治性”与“人民性”。

“供小联动”不仅让金融活水从核心企业流向产业链末端,更通过这些金融“毛细血管”反哺产业链灼灼生长。以国家电网为例,浙商银行一揽子电力金融服务方案不仅涵盖了国家电网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也覆盖了传统的电力缴费场景,缓解资金压力。

3、交易流转,实现量利齐生

供应链金融一方面有助于让企业“沉睡”的资产流动起来,另一方面也为资产在银行间资源配置提供了可行性。浙商银行郑州分行巧妙利用供应链金融发展所带来的优势,充分发挥“智慧经营”理念,一手抓渠道,做好“朋友圈”;一手抓资产,不断做大交易流转规模。

截至今年五月末,该行累计与42家金融机构交易规模达78.25亿元,创造利润2294万元,为当前困境下银行业“增规不增利”的窘境带来新的思路。

4、科技赋能,创新服务质效

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当下,浙商银行郑州分行正在构建起“全线上、自动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通过不断加码技术创新与数字赋能持续推进电子化、线上化、模型化、精细化流程改造,强化业务处理能力,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感”。

除上述“脱核”业务外,该行通过自建平台、积极对接中企云链等三方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信息直通互联,科技手段,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业务操作周期长、客户体验差的痛点。截至5、月末,该行通过平台累计服务供应链客户2400余家,投放金额近50亿元,基本实现“当日申请、当日到账”的效率革命,印证了科技赋能的显著成效。

产业链共赢,离不开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银行、资金、人才等多种因素的催化。在深耕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浙商银行郑州分行始终秉持“金融向善”理念,更是创新设立“金融顾问”制度,试图将金融服务延伸至更广泛的产业生态。

“我们将持续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质效,为河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金融力量”浙商银行郑州分行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