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维权|协调|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协会新闻 > 清廉金融 > 河南历史人物勤廉事迹--屈原:廉洁清正 爱国爱民
河南历史人物勤廉事迹--屈原:廉洁清正 爱国爱民
发布时间:2020-07-10 浏览: 0

每到端午节,绵长的粽子清香里,人们总会忆起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楚国被秦国攻破后,他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屈原是喊出《天问》、抒发《离骚》的爱国诗人,其实,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廉洁倡导者,还是用生命践行廉政的实践者,堪称中国廉政文化的鼻祖。


屈原处于诸侯割据、七雄争霸的战国时代,楚国内腐外辱,日渐衰微。屈原怀着一腔爱国情怀,主张对内举贤任能,富国强兵,对外联齐抗秦,对抗外敌。屈原的才识受到贵族集团子兰、上官大夫靳尚等人的嫉妒,昏庸的楚王听信子兰等人的谗言,屡次将屈原放逐。但屈原刚直不阿,勇于和恶势力作斗争,而且矢志不移,无怨无悔。他在《九章•怀沙》中写道:“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意思是抑制住内心的愤恨,使自己意志更坚强。即使遭受忧患也不改变,愿自己的志向成为后世的榜样。


屈原具有深刻的亲民、爱民、恤民意识,他通过改革法制、修明法度等途径,推行民本思想。因此,现代爱国诗人闻一多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屈原贴近百姓、关注民生、心系天下苍生,就像他在《离骚》里写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忠诚于民、让利于民、取信于民,是忧国爱民的典范。


屈原认为德政要以德为本,惠顾于民。只有急民之所急、思民之所思、用民之所用、帮民之所需、解民之所危、济民之所难、扶民之所困、排民之所忧,才能国富民强。他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伟大的意义。可惜当时的楚王根本听不进去,所以他才会在《离骚》里写道:“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怨恨楚王荒唐糊涂,始终不体察民众之心。


屈原一直廉洁自律,他在《卜居》中写道:“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在《楚辞》中写道:“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沬。”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意思是说,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这是对屈原廉洁诗句最好的诠释。


在那个奸臣当道的楚国,屈原明白,如果他与奸佞们同流合污,他就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可他宁死不愿折节。就像他在《离骚》中写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意思是:保持清白节操死于正直,这本来就是前代圣贤所称赞的人生道路。他在《九章•橘颂》中写道:“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头脑清醒、独立于世、善于思考、不随波逐流。节制私欲,小心谨慎,自始至终不会犯错。是啊,为人处世,要头脑清醒,勤于思索,不同流合污。为官要谦虚谨慎,节制私欲,光明正大,廉洁自律,才能保守节操,不犯错误。这既是屈原的劝世箴言,也是屈原的处世之道。再如《橘颂》:“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屈原自幼便以廉洁品性约束自己,这种信念在他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司马迁在其撰写的《屈原列传》中称赞屈原的廉洁:“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滔滔的汨罗江畔,那个憔悴的诗人仰首问天,俯身捶地,怀着对苍生的悲悯忧虑纵身跃入江水。这一跃,照亮了历史的长空,于青史留名千载。2300多年来,人们缅怀屈原,更多的是赞颂他那廉洁清正、爱国爱民的高尚品格和“不与污浊同流、与芷兰之香共舞”的廉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