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维权|协调|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协会新闻 > 清廉金融 > 河南历史人物勤廉事迹 王尧臣:文能治国武能安邦
河南历史人物勤廉事迹 王尧臣:文能治国武能安邦
发布时间:2020-08-25 浏览: 0


1027年,状元及第的王尧臣,在汴梁(今开封)街头骑马夸官,荣耀无比,在万众瞩目中,这个来自应天府(今商丘)虞城官宦世家的年轻人,怀着忧天下之心,在漫长的仕途中勤勉恭谨,最终成为“廊庙之器”。

“救民疾于一方,分国忧于千里。”踏上仕途的王尧臣始终记得范仲淹老师的这句话,他也是这样做的。


那一年,光州闹灾荒,老百姓食不果腹,流寇聚众横行乡里。在集贤院过着清闲机关日子的王尧臣被朝廷下派到了光州。朝廷给他下了死命令,那就是杀光所有的贼寇。王尧臣并没有这样做,他立即上书宋仁宗,在奏疏中指出贼寇的出现是因灾荒而起,不可苛责,朝廷应赈济安抚灾民,以稳定社会大局。他的诚恳得到仁宗皇帝的批准,因此,黎民百姓免于流离饿毙,社会秩序逐渐好转。


王尧臣始终坚持“民本”思想,他提出“推见财利,出入盈缩”的主张,以减轻农民负担,量入为出,化解财政危机。仁宗景佑年间,王尧臣出任户部郎中代三司使,宦官张永和向朝廷建议增加京城民房费的十分之三用于扩充军费,度支副使林潍因为惧怕张永和,也随声附和,附会其说。王尧臣毅然奏明朝廷,认为张永和的建议是“衰世之事”,会引起民众动乱,不利于国家稳定。王尧臣的奏请得到朝廷认可,林潍随即被罢官。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一些古代官员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但王尧臣不是这样的人。


公元1041年,宋军与西夏兵在好水川一带交战,宋军大败,大将任福等战死。主帅、陕西招讨副使韩琦、范仲淹分别受到降职处分,韩琦降知秦州,范仲淹降知庆州。


在其他朝臣的冷眼沉默中,王尧臣立马对这样的处罚表达不满,他上书仁宗皇帝,指出:“韩、范二人,皆忠义智勇之臣,不该闲置散地。”仁宗不听。第二年,西夏众兵进攻葛怀敏守卫的泾原路,宋军大败,损失近万人,关中震恐。范仲淹主动带兵从庆州出击,西夏军遁走。仁宗接纳了王尧臣的意见重新启用韩琦、范仲淹,授予两人陕西招讨使军职,并将招讨使的官署设在泾州,增兵3万重点把守泾原路。仁宗又派王尧臣为泾原路安抚使,主管当地的民事和军事,配合招讨使对西夏作战。王尧臣仗义执言,据理力争,为大宋王朝挽回了巨大损失。


古代官员是非常重视“圈子”的,连宗、拜门、拜把等都成为他们结党营私的手段。王尧臣却是个从不徇私的人。


1046年殿试结束后,江西新余人刘敞的卷子得到了考官们的一致赞赏,被公认为状元的不二人选。主考官定好名次后,正准备给皇上送去,这是作为考官之一的王尧臣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王尧臣为什么要跟刘敞过不去呢?其实两个人并没有仇,反而是关系很好的表兄弟,正因为是表兄弟,王尧臣才提出来不让刘敞当状元,因为两人有亲戚关系,外面的人肯定会认为这里面有内幕。王尧臣一生正直坦荡,绝不能因为这件事给朝廷抹黑,于是就力阻刘敞当状元。


主考官没同意,说:“这个名次是我们大家一起评出来的,而且事先也不知道是谁的卷子,更不知道你跟他的关系,所以你也没必要避嫌。”


但王尧臣死活坚持要把刘敞换掉,认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这项制度的公正性、严肃性,更关系到国家的公信力。在他的坚持下,刘敞屈居了那年的榜眼。


宋代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朝代,王尧臣作为一介书生,却是一个文能安邦、武能靖边不可多出的俊杰。

1040年,西夏王元昊领兵侵犯大宋边境。危急关头,朝廷任命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始终关注边关情况的王尧臣,以战略性高度向朝廷分析民心和战争的关系问题,提出减免关中民众两年租赋,以调动民力同心御敌的建议。


王尧臣到达陕西后,认真巡察了西北要塞及宋军驻军状况,又仔细分析了西夏军的特点,总结出西夏军和宋军的优劣态势,结合边境地理状况,根据布防需要适量增减攻守人员,创立了“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的作战技术,此外,王尧臣还很重视发掘荐举将帅人才,他向仁宗皇帝推荐的20多位充任的边将,都在戍边中建功立业。


王尧臣的成长之路跟他在学生时代所形成心忧天下胸怀,刻苦务实的精神密不可分,而习近平主席最近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忧乐观”,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忧乐”思想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