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维权|协调|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众服务 > 自律合规 > 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青年员工说合规教育
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青年员工说合规教育
发布时间:2021-12-15 浏览: 0

“合”字有六画,“规”字有八画,横平竖直的两个字,写起来自成方圆,学会写是小学时的事,但真正领会却仍需数十年人生阅历的累积。我常常在想,假如人生有假设,我没有在大学毕业后进入通许农商银行工作,恐怕终其一生都不会对“合规”这个词汇有更深的理解,作为一名青年农信人,回顾“短短”四年的从业经历,历练过不同的工作岗位,师从过不同的同事前辈,在岗位磨炼和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下,“合规”这个词以及它背后深刻的含义已经由外及内深深地刻进了我的心里,成了我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点燃心中的火,合规教育从理想信念开始。

回顾农信社70年的发展史,“合规”从来都是一个关于“慎独”和“捍卫”的词汇,它存在于工作的每个角落,体现在人生的每个抉择。在它的面前,即使是再会精打细算的利己主义者,也会有行差踏错之时。要时刻做到这两个字,必须以真正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有理想才会不计得失,有信念才会善始善终。


与很多初入农信社的青年员工一样,我大学时代的理想非常简单,就是多看一点世界,去尝尝武汉的“过早”、重庆的“火锅”、体验一下成都的“巴适”、看一看九寨沟的水、伊犁的云和各处的大海,满满都是只关于自己的幼稚想法。在通许农商银行工作四年来,通过耳濡目染的教育,我完成了从一名普通群众到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成长过程,理想也变得更崇高、更具体生动、更有意义,这其中单位对我的教育,是从一本书、一辆自行车和一棵树完成的。


这本书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开封市农信办送给我们2017届新员工的入职礼物,并以此为主题专门做过征文和座谈,倾听青年农信人关于成长的感受。对比常看的小说和短视频,这是一本略显厚度和“枯燥”的读物,我却和其他人一样,从一翻看就觉得相见恨晚,就是在那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我第一次领会到党的理论的力量和价值。


理想在一开始不成熟的时候,它的场景总是加着“滤镜”、带着“美颜”的,所以当第一次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心理难免有些落差,当时支行还没有做“五小建设”,条件有点差,进宿舍关门手要轻,要不可能会震下来天花板上的土,看到水泥残破、露着红砖的窗台上摆着牙刷、洗发水,才知道没有通水管,夏天洗个澡要提桶水回来,同事在床头摸了半天,找到一根布条,顺着布条往上看是一根断了的灯绳,拉开是一盏暗淡的老式白炽灯泡,风扇也不怎么转,更别提电视、冰箱、空调了。生来只享福而没有吃过苦的我们,是读着习近平总书记“过三关”的事迹乐观应对的。也是在这本书中明白,理想一开始不会放在你的手边,就像那根断了的灯绳,悬在半空中,需要你够得着它,为它接一根布条,然后才能把灯点亮,这中间的过程,就叫做成长。


昔有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我们一批青年员工都将这本书放在案头,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如何应对困难,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谋身,靠这一本书也许就够了。当年在黄土高坡窑洞里,年轻时习近平总书记案头那盏煤油灯,不仅在多年后照亮了整个中国,更照进我们每一个青年农信人的心路。


这辆旧自行车,是在通许农商银行小有名气的“陈行长的自行车”,旧款式、坏掉的脚蹬、覆盖着泥土的气息,都说车如其人,这辆自行车就像我的支行长陈志恒本人,初看并不起眼,越了解却越让人敬仰。


玉皇庙镇是通许县最偏远的乡镇,陈行长从成为一名出纳开始,到如今的支行行长,在这里前后工作多年。在当地无人不认识陈行长,陈行长也对玉皇庙镇的情况了如指掌,年轻时他正是骑着这辆自行车,一有空就下村,渐渐熟悉了这里的沟沟坎坎,熟识了无数的乡里乡亲,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随着经年月累,车早已旧了,这份精神却日渐发光,无论是吸收存款或是整村授信,还是正在开展的贷款清收,一遇到难以完成的任务,大家都说,只要把陈行长的自行车推出来,困难就不是困难了。


从我到玉皇庙支行报到的第一天,陈行长就教导我,不要做一个守着柜台的柜员。于是闲暇时我经常骑着自行车穿行在镇上的村子间,每到了一个村就问问村名,和路旁歇息的乡亲聊一聊,努力用脚步记住了这里的32个行政村,在这之前和之后我都骑行去过更远的地方,看过更美的风景,但还是觉得当时的行动更有意义。我和年轻时的陈行长,以及无数老一辈农信人一样,无数次骑着一辆自行车穿过浓重的朝雾,也穿过当空的烈日。和这片土地一样,经过播种的时分,一路来到收获的季节。收集了无数的乡音,积累了对黄土地的热爱,地平线上曾经照在前辈农信人身上的和煦阳光,如今也照在了我的肩上。


这棵树就是焦桐,是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昔年所栽之树,作为兰考县的近邻,身在通许的我们不止一次在单位的组织下以各种形式学过“三股劲”精神,我也曾乘过这棵树的荫凉,近距离的瞻仰过它的英姿。


这是一棵在中国北方很普通的树,我的家乡就有很多,第一次看到它时我并没有真正领会它的高大,但却没办法忘记它的样子,于是我在心里也种了一棵幼小的梧桐。在很平常的业务中,可能是换一换存款单、挂失补办一张卡、或者简简单单换个零钱,这棵“焦桐”总会让我多一点耐心和亲切,在帮老乡们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收获了老乡们起身离开时留下的笑容和鼓励,慢慢的我就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越干越起劲,后来突然想明白,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吧。


我的心远没有焦书记广阔,也许盛不下“人民”这两个重逾千钧的字,可是已能盛下眼前的乡亲,盛得下为他们解决困难的决心,盛得下对自身岗位的热爱。而我的身边,就有共产党员先锋岗,我也是在工作中逐渐发现,之所以初见时觉得焦桐有点“普通”,是因为早在背诵“三股劲”精神以前,已经亲眼见过、亲身体验过“三股劲”精神,它就在同事中间,就在共产党员身上,焦裕禄昔年所植之树,不仅栽在兰考的盐碱地上,更栽在无数农信人的心头,等到春时梧桐花开,已见蔚然成林。


做好言传身教,合规教育从薪火相传而来。

“合规”两个字的背后,累积了无数正反两面的故事。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份份打印在A4纸上的规章制度,对于每个农信人也有不同的意义。作为一名青年农信人,我对于合规的直观感受是一条直线,一把算盘,一摞文件。


这条直线不是作为底线的“高压线”,而是一条在心中高高在上、由档案和传票组成的直线。在柜面无纸化以前,作为柜员营业终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传票整理好,交由主管会计装订。当时总觉得这件事既难做也无关紧要,传票大小不一,折叠难以一致。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很容易就变得懈怠,反正这些传票随后也会被锁起来,轻易不会被人看到,对于从小被教育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的我来说,面对日常繁忙的工作,总是认为这是个无足轻重也无需认真的小事。


直到机缘巧合,我在一天下班后帮主管会计到支行的档案室寻找往年某天的传票,看着她打开那扇老旧的再普通不过的门,第一次走进这个神秘的地方,一幕幕的拉开窗帘,让夕阳的光芒照进宽阔的屋子,再一扇扇打开档案柜的门,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


整整数排的传票和档案,从一面墙到另外一面墙,每一排就这么以一条整齐的直线排列着,它们本该像我整理的传票一样边线不齐、大小不一,可是却以水平的连贯贯穿每一个档案柜,形成了一条笔直壮观的直线,在夕阳下熠熠生辉,让人肃然起敬。


打开其中每一本,每一张传票都已经被折叠的整整齐齐,连纸上的每个字迹都是工工整整的笔画,这些直线是那么固执那么执拗,有些档案已经旧到一碰就碎,却依然保持着笔挺。


抚摸着这些折痕,我暗暗在想,数十年来数十任主管会计,我没有听说过他们的生平,没有亲眼见过他们在这个寻常没有旁人打开的房间里为每一页传票所做过的努力,他们是否对着同样的桌子,一页一页把柜员交来的传票重新整理,认真的打孔穿线缝齐,会不会偶尔摘下眼镜揉一揉酸痛的眼镜,放松一下布满老茧的手。几十年来踏足这里的外人屈指可数,没人会看见他们在这里盛放的认真,可他们还是那么较真。数十任主管数十年来的心血,延续成一条直线。那条直线就静静存在在那里,给了我无言却是一生受用的教育。


对我来说,那条直线就是对于合规最直观的感受。不过就是几张纸上的档案管理规定,却在无数不同的营业网点造就了相同的一条直线,这就是合规的力量,这就是农信社七十年来不断浴火重生向前发展的力量。从那以后我认真整理过上万张传票,一次又一次在心中临摹这份固执的认真,我想总有一次会和前辈们心意相通。


入职柜员以前,我一直以为算盘是早已淘汰的“古董”。却没想到还有那么多老前辈坚持在用。老前辈告诉我,以前的营业网点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没有这么强大的柜面操作系统,就是一个会计、一个出纳,算账用算盘,存单是用笔自己写好交给客户的。


我曾经好几次扪心自问,我们现在办公条件好了,走进窗明几净的营业厅,坐在厚重的防弹玻璃后,工作在设施齐全的工位上,利息都是系统算好,存单都是电脑打印,这就是农信社多年来全部的发展进步了吗?如果离开了摄像头的监控,如果没有系统对于合规的控制。作为一名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青年员工,有一天去掉那些摄像头、电脑和各种机具,我们真的能做到和老前辈们一样吗?背上背包到田间地头,还是一位合格的柜员吗?利息用手怎么算,账往哪个科目记?还能不能做到合规运行秋毫不染,还能不能快速便捷的为客户服务?能不能像那些前辈一样,一个人站在那里,就能独当一面,就是我们整个行的形象代言人。


通许农商银行“以人为本、严谨精细”的企业文化,农商银行的行业标准不仅仅是放在抽屉里的文件和钉在墙上的规章制度,也不是先进的机具和厅堂环境,说到底都是一个个优秀的农信员工,是他们的一言一行,是他们的坚守和奋进,在他们心里,合规不是一念善恶的变化,而是一座坚刚不可逾越的城池,农信社是以他们心中的规矩为方圆累积建立起的辉煌大厦。


一摞文件是我初到营业网点时主管会计交给我的,是汇编的各项规定文件。纸已经翻旧了,有不少重新装订的痕迹,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文件的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有些已经泛黄,有些还散发着油墨的香气,上面用不同却是同样工整的笔迹记着学习的感悟。这不是一天一个月就能学完的厚度,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全部领悟的各项条款,但作为一名青年员工,有的是整个职业生涯去慢慢吃透。


短短的四年里,每到一个工作岗位,就能收到同样的一摞文件,也是在不断地工作实践中了解到,每一条规定纸背都有血泪的教训,每一句表述的字里行间都有无数宝贵经验的累积。可能看似不近人情,却藏着对一线岗位最大的保护,可能看似死板教条,却给了我们开展业务心里有底的遵循。


一摞文件里有太多的生动的故事需要去讲述,也有太多的朴实无华的道理需要去慢慢领悟,里面记录着农信社的发展,也体现着时代大潮的浩荡,而把它们烂熟于心、践之于行的过程,就是一名青年农信人的成长过程。

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一线的青年员工,有幸在农信社合规教育下学会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有幸在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有幸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以自己的青春斗志参与到农信社发展新征程中,努力为农信事业的发展和家乡的建设建功立业,这是无数前辈交到我们手中的接力棒,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把合规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把自己从泥土炼化成合规长城的一块合格方砖,为农信事业的发展汇集涓滴之力。


来源:河南省农村信用联合社  郭易昌